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
    五至十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发布者:党办 来源:  日期:2013-10-09 00:00:00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新要求,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新时期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当前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并且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这一理想信念,广大教师才能找到精神上的“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统一起来,找到职业和人生的前进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基本要求。古语云:“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乃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影响广泛而深远,甚至可以影响一生。教师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教出理想远大、信仰坚定的学生,引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深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领悟,实现真学、真信、真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盈自己、鼓舞自己、壮大自己。

    教师要做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传播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感召、引导学生学习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唱响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点燃学生心中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特别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明辨是非,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优秀人才。

    身教胜于言教,要让青少年真正认同共同理想信念,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广大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行动以及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彰显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知党爱党跟党走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凝聚力量,信念铸就坚强。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学习贯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丽光彩。(本报评论员)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大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矛盾高发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庞杂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人们期盼主流价值的倡导引领,渴望道德热情的亲和凝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映射着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中,教师是带头践行者,也是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

    近年来,张丽莉等一系列教师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广泛赞扬,他们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激起了强烈共鸣。这充分说明,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是美好价值理念的言传身教者,是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大众心底、传播最远最广的人。广大教师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言行能够化坚冰为暖流,成为现实社会中的一泓清泉。而教师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完善自我、延续文明、走向崇高。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践行,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要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坚定传播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懈的追求。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同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培育可靠接班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做出新的贡献。(本报评论员)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深刻概括,为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在学时期,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必须自觉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以培养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关心每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修身立德,为人师表。树人者必先立德,教书者必先强己,为师者必先自律。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广大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学为人师、不断创新。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更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科学、新技能、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对教师高度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对教师寄予深切厚望。广大教师应不负众望,努力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评论员)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教师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今世界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而言,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时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成长清泉。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视野。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看见巍峨的群山,才能深刻感受到沙石的伟大;看见滚滚的江水,才能深刻体会到滴水的力量。教师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仅靠“吃老本”是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而且,身处学习型组织的学校,身处不断变革的社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榜样示范,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引导力量。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习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效益。博览群书是学习,谈话聊天是学习,网络互动是学习,上微信、刷微博也都是学习。只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身心,每时每刻都是在学习,每处每地都是在学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需要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作为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融进与学生的点滴交往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书,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行动,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如此,是教育之幸,更是国家之幸。(本报评论员)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九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走好教书育人之路指明了方向。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前进的灯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要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品质。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理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广大教师是改革创新意识的传递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改革创新意识的源头活水。在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教师是传递改革创新意识的“火炬手”。广大教师既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创造新事业、推动中国教育进步,又要更新自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是一场持久的接力,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时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在他们那里深藏着改革创新的梦想、冲劲和勇气,广大教师要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更要把这种精神力量传承给青少年学生,将改革创新的精神火炬传递下去。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拥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教育创新是教师实践改革创新意识的重要园地。教师的职业生涯普通而平凡,然而,就是这种备课、上课、修改作业的平凡生涯才更需要广大教师实践改革创新意识。因循守旧的教育、教学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没有激情也没有未来。广大教师要从满足现状的思维中突破出来,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立足现实,在脚踏实地的本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突破,小到教学创新,大到教育改革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认真寻找现实的走向;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个人兴趣和发挥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在迎接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广大教师一定要让改革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和目标追求,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辉煌而壮丽的复兴做出贡献。(本报评论员)

    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贡献

    ——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这既是对广大教师勇担教育责任的谆谆嘱托,也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上,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知识贡献;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追求个人幸福迫切需要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迫切需要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依托。

    有特色才有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中国教育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办出了一大批造福桑梓、影响后人的学校,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教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思想、教育体系和教育精神。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数先行者的探索已经反复证明,离开中国传统和特色的教育是“无根的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一定是富有中国特色的。

    发展现代教育,世界水平与中国特色不可偏废。在全球化、国际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必须基于一定程度上的共同语言和知识体系。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必须有吸收借鉴所有人类优秀教育发展成果的胸襟、眼光和能力,必须确立国际化、世界范围内的参照指标。客观来看,中国教育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大步赶上。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支撑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是广大教师,从现代教育体系的规划到建立,从教育理念更新到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当代教师一定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自觉肩负起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善为“经师”更要善为“人师”,首先要师德高尚,行为世范;同时,要有足够的学识和知识,善于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引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当今世界教育正面临社会急剧变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巨大挑战,教师今天传授的知识,明天就可能过时;今天课堂上采用的方法,可能很快就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方式同样也面临着在线教育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今天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研究教育、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必须不断了解世界最新教育趋势,学习借鉴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呼唤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师,每一个人民教师,都大有可为。我们期待,全国1400万教师都能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新贡献。(本报评论员)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基础工作

    ——十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目前,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愈发凸显。有好硬件但没有好教师,很难办出好学校,而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往往能让普通学校变得不普通,让平凡孩子不平凡。为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趋势,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把它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注重为教师办实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真切的关心和爱护,会成为激发广大教师扎根讲台、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的强劲动力。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注重从培养、培训两方面保证教师队伍既有畅通的补充渠道,同时又有继续学习的上升通道。近年来,免费师范生计划、国培计划、教师资格考试等一系列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这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慰问信精神,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把教师素质提升工作抓实抓好。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切实让教师队伍建设有实实在在的进步。(本报评论员)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十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而教师更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只有教师得到尊敬,教师所传授的道理和知识才能得到尊重,全社会也才能形成崇尚学习的风气。在新时期,尊师重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信中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尊师重教,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部分教师的生活还存在困难。我们必须明确,重视教育、关心教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慰问信精神为契机,着力保障教师工资,下大力气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依法维护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地位与合法权益,落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更好地服务教师,帮助教师们解决教学、科研、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让广大教师安心教书、全心育人。

    尊师重教,要求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和风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教必先尊师,全社会要大兴尊师重教之风,努力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学校要积极建立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积极支持教师的育人工作。近年来,国家先后表彰了三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要广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形成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从而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尊师重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灯塔,是春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广大教师一定要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报评论员)

    上一篇: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下一篇: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