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邱美依)“600分以上3人,纯文化特殊本科上线129人,体育、美术双过线80人,本科线人数达到646人。”6月25日,高考分数出炉,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低进高出”、“逆势上扬”成为该校标签。
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现有在校学生3300名,实行寄宿式管理,是黄石市唯一一所寄宿制公办高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特色学校”“科技创新全国优秀学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平安校园百强校”等30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称号。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学校2023年获得了黄石市委、市政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单位”集体记功嘉奖,2024年获得“黄石市教育系统卓越贡献奖”。
蜕变:交出一份逐年进步的成绩单
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始建于1950年,是黄石地区最早的中学,2012年整体搬迁到黄金山校区,坐落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圣水泉路1号,占地面积276亩。70多年来,学校三番迁校,五次更名,2021年定名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
2021年8月,黄石市市委市政府与湖北师范大学正式启动校地共建,黄石一中挂牌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这所“黄石地区最早中学”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校地共建以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首、学习为重、成长为要,坚持五育融合为纲、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不动摇,全面优质、全面育人,从课堂出发,以课程作为支撑,唤醒师生的自我发展动能,建设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微笑校园。学校在黄石市教育局和湖北师范大学双线加持下,大力推行管理改革、评价改革、人事改革、课程改革,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得到根本好转,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实现一年有进步、两年有变化、四年四连增。
谈起究竟,原来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学生低进高出的关键密码在于:规范精细的严格管理,高位出彩的目标引领,励志坚韧的品格锻造和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全员、全程的呵护和陪伴,向全社会交满意答卷。
该校纯文化特殊本科、纯文化本科上线人数逐年增长:2022年特殊本科上线16人、本科上线243人,2023年特殊本科上线44人、本科上线301人,2024年特殊本科上线72人、本科上线490人,2025年特殊本科上线129人、纯文化本科上线566人,本科上线总人数达646人。
学校坚持自强不息的校训,以办一所全社会都尊重的学校为愿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如高考优秀学子省理科第一名张琳(清华大学)、黄石文理科最高分张卓、程丰、陈子衣(北京大学),以全额奖学金考入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的西瑜;专家学者,如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厦门大学教授卢炬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严叔刚,国家863专家组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慈善企业家王启松,中将李恒星;文体拔尖人才,如中国女篮国家队主力队员邵婷婷,国际象棋大师李家婧,2019年湖北省唯一入选女足国青队、亚青赛铜牌获得者、2025年亚足联女足俱乐部冠军联赛决赛冠军队伍队员汪倩倩等。
学校软实力得到提升,硬件配套设施也不甘落后——运动场修葺一新,报告厅、艺术楼、图书馆、劳动教育基地瓜果飘香、黑天鹅、锦鲤更添生气,校园十景四季风景如画(银杏林、梅园、樱园、石榴园、橘子洲、红枫角、圣水泉、天鹅湖、励耕园、校友林),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风景这边“读”好。
领航:建设一支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
今年高考,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成绩斐然,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0人大关,上线率大幅提升达到64%,涌现出许多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优秀学子,更突显出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教师们的良苦用心。
315班学生李相吉中考536分,进校分班考试398分,高考584分,成功实现逆袭。“刚开始分班的时候,我感受到这个孩子情绪有些低落,就利用课余时间,陪他在操场上散步,尝试着走进他的内心。”据了解,李相吉的班主任、学校团委书记柴欢欢长期带着李相吉和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晚自习后一起跑步、一起打球、运动解压:“此时此刻,每个孩子都是放松的状态,我鼓励他们恣意奔跑,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蓄势待发,让明天的学习可以全力以赴……”
柴欢欢说:“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李相吉担任学习委员,并鼓励他带着其他同学学习,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李相吉自己的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赵紫薇是307班的班主任,高考分数公布后,她招牌式最解压的笑容是学生们的最爱,她的班级共有6名学生超500分,“真的是超乎我的预期”。赵紫薇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她表示,“学习氛围”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至关重要。对于勤奋的学生,赵紫薇稍作点拨,为他们指明方向;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她平衡表扬与批评,挖掘他们的巨大潜力;对于学困生,她会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纠正其行为习惯,携手克服困难。
复盘三年教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白发的2025届高三年级主任饶云总结成功秘诀。首先要抓好团队建设,强化年级组、班主任、备课组长、学生干部团队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制,通过定期例会和座谈会凝聚合力。其次做好教学与德育两手抓,一方面落实好德育活动和校领导参与的班团会,另一方面推行备课组“大集备”,加强“备教辅考研”工作。全体教师关爱学生,做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科培优辅差。最后还要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通过线上、线下沟通、家访等多种形式,制定“一生一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现有教职工243人,其中正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96人,研究生学历54人,在职特级教师4人,省市学术学科带头人13人,黄石名师10人。
在建设教师队伍的道路上,学校立足实际,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出发,形成特色化建设模式和路径。
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特色名校”目标,将教师队伍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明晰教师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努力学习和践行新时期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五好六会”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政治素质好、师德师风好、教学实绩好、团结协作好、学生评价好”,会讲(讲课、演讲)、会育(育人、育分)、会管(课堂、学生)、会做(做题、命题)、会研(课题、课程)、会写(教案、论文)。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力度。学校依托湖北师范大学,开展序列化教师培训,形成“每月一训+专题培训”的模式;多途径培养,用“一岗两训三工程”提升教师素质。发挥名师、名班主任功能,依托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定期开展活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团队,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此外,学校还积极推选优秀教师参与评选活动,以评促建实施“名师工程”,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以教研引领教师内涵发展。强化集体备课,深入开展“三研三说”活动,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强化集体备课效能,突出备课标、备高考、备学生在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深化课堂改革,加强三种课型(常规课、习题课、复习课)研究,常态化推门听课、磨课,推动课堂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三赛”(赛解题、赛课、赛艺)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创建研修共同体,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实施“圣泉系列”教科研品牌创建工程,通过“圣水泉讲坛”“圣水泉沙龙”“教研开放日”等,建设学科阵地,打造富有特色的智慧教研品牌和学术园地。
育人:上好每堂用心用情的“大德育”课
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践行“大德育”概念,旨在突破课堂边界局限,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样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坚持创新德育工作队伍,以学生为中心,致力打造良师队伍;以课堂为核心,全面建设优师队伍;以成长为关键,建设全域式导师队伍。教师通过优化作息时间、加强课堂管理、严控手机入校园等方面的严格管理转化为运行、育人、激励、约束、服务机制,让“德育服务教学、德育服务学生”。
坚持创新课程,精心设立包括启德、启智、启趣、启能、启星、启源六大课程群的启行课程,覆盖思想政治、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生活劳动多个方面,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创新阵地,创建一台一刊(广播台、启星社刊)、一心一地(学生发展中心、劳动教育基地)、两站两馆(消防体验站、交规体验站、图书馆、体育馆)、三系三课(日德育系、周德育系、月德育系;思政课、文化课、实践课),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学习技能的平台。
在德育工作上,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不断创新,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带给他们满满的仪式感。
从2022年开始,每年3月,学校坚持开展学校德育品牌活动——“励志远足”研学实践活动。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共同开启一场22公里的“成长蜕变之旅”,将研学与实践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责任,在挑战中超越自我,为未来的成长积淀力量。
每年的6月9日,高考结束的毕业晚餐成为了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学子们最最难忘的一餐。学校领导、老师,包括学校保安师傅、宿管阿姨、食堂员工等全部到场,全程陪伴学生们大声歌唱,相互握手、拥抱和送上诚挚的祝福……学生们更是吃着、笑着,笑着、又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今年现场,学校更是暖心地为学生们送上了祝福的烟花秀,学生们居然不约而同齐声大喊:“不想毕业,不想离开这里……”
每年的6月10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都会为毕业生举办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典礼。
无论是早上七点、还是八点,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毕业生们按照惯例,依旧整整齐齐聚集在学校大操场。今年,学校为2025届毕业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星辉征途 山海奔赴”的毕业典礼,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还特别为毕业生们颁发了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永久学生证”,为他们留下一扇“常回家看看”的大门。
在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全体教师的真心、爱心引导和全心全意呵护下,向上向善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悄然生根。近日,在黄石街头,4名刚刚完成高考的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再次完成了一次特殊的“高考”:学生王瑜诚、周文昌、刘超行、谢智渊将路边病重老人送往附近医院,助其转危为安。对此,黄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黄石好人’见义勇为先进集体”称号,成为该校“大德育”课堂成果的一个缩影。
“德育工作是育心工程,要从‘心’出发,在‘心’上下功夫,真心真实,以德育德,以心育心。”该校党委书记洪喜表示。
接轨: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发展要时刻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共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此,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与多方寻求合作,在珍贵资源“引进来”的同时,也将学生们“送出去”,助力其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去年11月7日,在开铁区林海燕工作室的鼎力支持下,学校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妇联携手举行2024年生涯体验日活动,学生们通过“兴趣集市”,了解多种职业兴趣领域,并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摊位,在手册上记录相关信息。活动积极宣传高中生生涯规划理念,帮助高中学生迅速适应高中阶段学习,并提升他们的生涯规划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针对校内外合作交流,学校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今年3月,北爱尔兰教育工作者高访团和GAA协会来访团抵达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在市委外办和湖北师范大学的指导下,双方搭建了一座文化与教育沟通的桥梁,在多元碰撞中开启合作新征程,让学校在国际化视野的办学道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今年2月,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被评为湖北省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试点学校。3月6日,黄石市第一中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黄石首家高中科协组织正式成立。作为连接学校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桥梁,黄石一中科协汇聚各方科教科普资源,培育更多青年科技人才,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该校校长姜小燕表示,一中的巨变,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湖北师范大学的校地共建合作战略,为黄石探索教育改革、践行教育强国开辟了新道路。“路子对了,就不怕遥远!”
育名生,塑名师,办名校。当改革叩启校门,当活水润泽河床,这所“黄石最早中学”以破茧之姿证明:真正的教育复兴,从来不是重回旧日荣光,而是以教育家精神,擘画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