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校黄石一中和我敬爱的老师们
(编者按:今年母亲节(5月12日),学校收到我校毕业生陈子衣来自北大的一封感恩问候信,作为2013年全市文科状元,在经历了两年北大生活以后,陈子衣由衷怀念一中的学习生活,并对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提出了一些好的复习建议。下面是来信全文,题目为编者加。)
致母校和敬爱的老师们
亲爱的母校黄石一中、尊敬的各位恩师们:
离开母校到北大来已经两年了,渐渐习惯了这个燕园里的人和事。不得不说这个园子有她独一无二的魅力,只是在这里,我轻易不敢怠慢了时光,只是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大师的情怀,只是在这里,我明了白何所谓自由。
北大,如是我闻。心中放不下的,还是母校一中。
回想两年前的今日,也是高考的最后备战阶段,说不紧张,十有八九是互相安慰。这个时候通常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大脑一片空白,虽然有些人是这么说说而已,有些人是事实如此,不过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过去的都过去了,只需要好好利用现在,就能获得一个相对令你满意,甚至惊喜的成绩。
要做的事情,数来数去也就三件:刷题、复习知识点、调整心态。具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刷题,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推荐做高考题,好歹做着心里踏实,不推荐大量做题,我自己考前一个月每天做题的时间大约在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但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点的话也是一样,背扎实一点,因为这时候你看到每个知识点几乎都有印象,然后你很可能觉得这个知识点自己会背,结果考试的时候你又发现很难想起来这个点。所以,耐心一点,要背书就好好背,对高考来说,需要提示才能背出来的知识点其实跟没背也没什么差别。再说心态,两个字:平常,我上高中时班主任胡老师常教我的,我深以为然,有的人如临大敌一样、草木皆兵地倒计时高考来临,我觉得不太好,我父母当时基本上听了胡老师的建议,不要刻意做一桌的好菜,补品,就像很平常的日子一样和我闲聊、看电视,而不是耽误了我的复习时间,让我没有感觉到很压抑。补充一句,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很紧张,除非那些不在乎高考的人,但是在那些很重视高考的人中,又能云淡风轻的,我认为才更不简单。
如果抛开高考不谈,我更喜欢我的高中生活。很多人都说过一样的话,经历高三的时候觉得像地狱,过了之后觉得那简直是天堂。这种话,听一百遍可能也不如经历一遍感受来的深,但经历过了之后,总是想要提醒那些还在故事里的人——珍惜、珍惜、再珍惜。我毕业之后还是很喜欢回一中,对于高中三年教过我的老师,那份感激是一辈子的,因为除了父母之外,那样掏心掏肺对我好的人,除去高中时期的几位老师,我也没再遇见过多少。总之,高中时的氛围真的很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体谅、帮助和高考的压力交织在一起,累,但是有归属感,而这个世界上,几乎干什么都累,但是能让一个人找到归属感的地方,恐怕真的不多。
再者,一中的环境也是我甚为喜欢的。当初我还一度以为我们年级不会从实验高中搬到新校区而倍感失落。我算是个喜欢自然的人,到了一中颇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我课间极喜欢出去走走,因为看见草木,心情会好,有时甚至会错觉自己是在度假,因为太闲了所以上上课,也算不虚度时光。特别是这两年在北京吸了两年雾霾,越发喜欢一中的空气,我总觉得学校就应该建在郊区。
建在郊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住校。图的不过是一个氛围,和一个独立的人格。先言氛围,住校的时候手边没有电脑电视,只得看书以求苦中作乐,看着看着,也就不苦了,我是一个爱打游戏的男生,如果不是住校,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在学习上,甚至可能现在还在一个普通大学的寝室里打着游戏。
其实住校最重要的地方,是锻炼独立的人格,我不建议家长因为“高中学业紧张要在生活上好好照顾孩子,独立能力可以等到大学去锻炼”而不让孩子住校。因为,自立能力太过重要,独立人格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穷人家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被溺爱的孩子却输得很多很多,再想迎头赶上,只怕难上加难。说得危言耸听一点,有两种人我不会把他们当做我的竞争对手,第一种是不能打理自己生活的人,第二种是不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的人。我在这两点上做的也不好,但是我人生中选择了自己为自己买单的几次,都让我一辈子感谢当时的自己。高中报名是其中之一,我之所以没有让父母出钱买去二中,是觉得是我自己中考没有考上,我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让别人来买我的单。直至现在,我也愈发珍惜这种想法,因为,随着眼界越来越开阔,就越发觉得,那些不能为自己行为买单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毫无竞争力,因为他们不懂责任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所以真诚地劝说一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锻炼孩子独立人格的机会,他们会因此受益无穷。
最后,借着母亲节,感谢高中三年,如我母亲一般待我的老师们,感谢一中母校。也祝学弟学妹们高考顺利,前程似锦。
陈子衣
2015.5.10于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