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有人在踏入社会以后,都被告知这样一句话,“不是社会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这个社会”。然而,人们在学习适应的过程中,总是无法找到合适的答案,却往往迷失了自己。
其实,你要适应的不是社会,而是你自己。
你了解自己吗?你在行动时往往依靠自己的直觉,那么自己的直觉来自怎样的规则?你明白自己的价值观和心理机制吗?你想把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全部抛弃,仅仅钻研那些按部就班的社会规则吗?前者的困难与后者的容易形成了反差,你在逃避自己的过程中,是否已感受到内心强烈的不满和冲突了呢?
那么,怎样做才叫做适应自己呢?面对适应自我的挑战,你只需做六件事:
(1)着眼整体,把握全局
你总是用沉溺于具体事务,却忽略你自身的整体感受;你总是纠结于当下的成败得失,却从未思考过对于你的整段人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不能在具体事务与宏观全局之间进退自如,如果不能每日每时反思琐屑的忧虑对自身造成的破坏,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固定思维的“囚徒”。如果你仅仅满足于具体琐事,就难以及时了解与跟踪你的整个生活,更别提创造与改变了。
(2)确定自己要适应什么
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自己,因为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诊断:
首先,听取你内心的想法和忧虑,尤其以你的情绪为依据,当你感到痛苦或难受时,不要压抑它,听听内心在呼喊什么;
其次,将内心的冲突视为一种线索,深入追问自己,找到潜在的根本性冲突,这往往会是你价值观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在对内适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阻抗。
(3)调整痛苦情绪
内心与外界的较量,不需要妥协,而需要改变。在你已经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后,仍然会产生痛苦,因为你必须让自己在“感受到改变的必要性”与“被不改变的痛苦压垮”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
在此种心态下,建议你寻求三种措施,来激励自己,避免丧失好不容易反思产生的主动性。
首先,尽量为自己创造出一种“支持性环境”,寻求能够理解你或支持你改变的亲人、朋友,与他探讨、辩论,帮助你弄清自己脑海中相互冲突的观点和价值观背后的假设。
其次,可以为自己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比如心理咨询师、有经验的长辈等,不要奢望一次性改变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发现关键问题进行突破,有规划地控制改变的节奏以自我保护,并不断发现自我的内在矛盾,把解决矛盾作为学习和改变的东西。
最后,你要深刻理解改变的痛苦,接受自己因重大调整而产生的恐惧。勇敢,不是鲁莽,不是引刀成一快,而是“你很怕,可是你还要去做。”你要慢慢培养自己具备容忍不确定性、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展示出自我成长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并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4)敢于正视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能对各种冲突的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就学不到任何新东西。
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法处理内心的冲突,是因为不愿意去处理,他们频繁回避那些令自己心烦的问题,通过各种精巧的“逃避式策略”来迅速恢复表面的和平。而一个真正愿意自我成长的人,必须让自己直面价值观、欲望、外界规则、传统束缚等各方面的艰难选择。
你要学会倾听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矛盾和痛苦暴露出来,作为成长的动力源泉。通过不断对自我发问,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深入分析,不让观点的冲突保持在极端化和表面化的程度,从而探讨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5)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是你的人生,未来的酸甜苦辣,没人能够替你承担。
逃避越久,带来的痛苦越大、越持久,内心就会越有依赖心理。学会让自己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不容易。很多人都乐于按照父母、上司等外界标准的指令工作,他人更习惯把对方当做只需通过按钮来进行控制的机器。要想让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你需要学会承担责任。
你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即使最自信的人也会有崩溃的时候,自信源于成功、经验和环境。每次微小的改变,都将以一种切身的体验带给你信心。你也必须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自由平庸的人生不用付出代价,同时不因犯了错误而裹足不前。
(6)倾听内心的声音
让内心有发言权,是愿意展开尝试和改变的基础。但事实上,我们内在的声音,在现实中不仅仅会遭到他人的打击和压制,连自己都学会压抑与忽视。这就造成内心的失衡。
恢复平衡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自己的想法,观察他人的动机,挖掘和思考内在的逻辑性。只有时刻反思,才不会被他人的逻辑带着跑;只有常常学习、认识更大的世界,才能够拥有更多样的价值观供自己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