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理想,规划人生,我爱我
黄石一中 袁颖玲
回到十七年前,我跟你们一样,刚上高一,刚住进十人间的宿舍(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充满想象和忐忑。那时我们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心理学,唯一有的,就是青春与理想。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度过了高中三年,然而在填志愿的时候,我迷茫了,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除了文学、英语这样的专业,我对其他的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完全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琢磨了很久,我想起我似乎挺适合开导朋友,于是我认为自己一定有学心理学的潜力,果断选择了当时觉得很神秘的心理学。但是,直到我学完,才发现它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时代在飞速发展,今天,你们不光有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拥有更发达的信息网络。只要你感兴趣,随时可以在网上查到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动态,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学完大学课程。但我敢说,你们对自己的人生,与当时的我一样,是迷茫的。
我今天想与同学们分享的话题,就是关于青春、理想和自我成长。
一、规划你的高中生活
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带着理想来到一中的,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医生?作家?翻译?工程师?自主创业?我猜都不是,你们现在的理想是“考个好学校”,对吗?
你们的爸爸妈妈可能会说:“在学校里别想其他的,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学校。”然而,随着你们心灵的成长,有一个问题会无数次敲打你们的灵魂:“我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几乎每个人都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下面这些问题:“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考大学?”最终的答案都会回归到我们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也就是说,你希望怎样发展你的生涯,进而活出高质量的生命状态。
有人说生涯规划好像应该是大学毕业走上社会时要做的事,高中做生涯规划太早了,事实上,到大学时再做生涯规划可能就已经晚了。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开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公共课,叫《幸福课》。在第一堂课上,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泰勒最开始在哈佛大学攻读的是计算机课程,成绩很不错,体育也很好,曾经是一名棒球运动员,社交方面也没问题,但是他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幸福。后来他从计算机专业转到了心理学专业,放弃了哈佛大学的课程,转而研究如何变得更加幸福。
2013年武汉市新洲一中的邹英杰以664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当时他能选择的只有五六个专业,他挑了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大一学的是基础课,成绩在年级排前十,可到了大二,开始接触专业课,他发现与自己的兴趣差得很远,越学越没有劲,去年3月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申请退学并重考。今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场,以总分705分的新洲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同样,邹英杰复读时的同班同学王琛琪,2015年以678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上学不到一个月,就觉得自己不适应这个专业,选择退学返回母校就读。今年高考,王琛琪以701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信息科学专业。
毋庸置疑,这些学生都是有勇气有实力的。虽然最终结果不错,但是,若不是当初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若不是在填报志愿时被太多高低冷暖的世俗观念所束缚,也不至于兜了个那么大的圈子!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做第二次选择。
李宗仁先生说:如果我们一个人能从80岁活到0岁,一定会聪明很多。因为当我们知道老了会怎样以后往往会更清晰眼前的人生选择,减少很多迷茫和困惑。
虽然我们无法从老活到少,我们无法知道人生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高中阶段去了解自己想要的人生。为了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浑浑噩噩,学着不喜欢的专业,却又没有勇气改变,你们在上大学前就应该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青春是短暂的,如果把你的青春交给不确定的未来,交给别人去替你做选择,那么你的青春将会蹉跎而过。只有将未来抓在自己的手中,早一点做规划,才能离理想更进一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怎样去做才可以实现理想呢?
二、确立可以实现的理想
先来谈谈什么样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
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真好,可以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英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当你看了《亲爱的翻译官》,觉得做一名翻译官太潇洒了,游遍世界各地,还能顺便谈谈恋爱;当你看到马云的传奇,又觉得自主创业太厉害了,从一家小网站到电子商务的传奇,从一名教师到中国首富之一,不过短短十年。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如果你说,我想成为下一个马云,这样的理想能实现么?我的答案是:没人知道,除了你自己。
能够实现的理想,第一步是合理的认识自己。
想一想,从小到大,什么事情你觉得自己比较擅长,或者你对什么特别感兴趣。我们的兴趣往往就透露出我们的特长和天赋,兴趣和天赋这两者有时候看起来完全没关系,甚至矛盾,但是仔细观察,一定能找到背后的共同点。
有个例子是一个个性非常活泼外向的女生,她从小就热爱艺术,能在大师的画作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常常看到出神。但矛盾的是,她在艺术学校里却总是嘻嘻哈哈坐不住,一副像样的作品也没有,倒是和同学关系特别好。仔细分析后才了解,“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是不一样的,但都是独特的才能。这女生后来成为美国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经纪人。
在我们挖掘自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对自己贴固定标签。有的同学会说:“我学理科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不会考虑去学理科。”“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人缘不好。”听上去很合情合理,但其实完全没有因果关系。也许你的运算能力不太好,但是你的逻辑思维非常敏捷,有的理工学科需要逻辑思维。而语言表达能力和人缘就更没有很大关系了,也许你不善言辞,但你愿意听别人倾诉,非常有亲和力,你的人缘可能非常好。所以了解自己的优点更重要的是锤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轻易否定自己。
当然,认识自己绝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优点,更要认识自己的缺点,学会接纳它,坦诚面对它。一个不能正视自己缺点的人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有一个曾经来找我咨询的同学说,老师我有洁癖,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她说她无法忍受别人碰到她的头发,这会让她忍不住赶紧回宿舍洗头,如果室友在她的床上坐了一会儿,她就会忍不住把床单洗掉,而且越是在意,她的强迫症就越严重。你们认为她有强迫症吗?事实上,这只是强迫行为,远远算不上强迫症,正常人多多少少都有,比方说我们有时候出门走了很远突然想起来门到底有没有上锁?水龙头关了没有?
碰巧的是,我有一个朋友,她也有洁癖,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室友有一次帮她把晾在窗外的衣服收进来放在她的床上,我的朋友回来后,忍不住把衣服又重新洗了一遍。
这两个人何其相似啊,不同的是,她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不一样。前面的女生认为有洁癖是不好的,她感到很焦虑。而我的朋友是这样回应她的室友的:“谢谢你帮我把衣服收进来,你知道我有点洁癖,所以忍不住重新洗了,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她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因此,她的情绪丝毫不受影响。
我们的缺点,我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就像是我们手臂上的一道疤痕,只要你不在乎它,允许它存在,它就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而如果你想把这个疤痕抠下来,那只会让它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看。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有道是:最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美的人生在梦里。即使你站在正午的阳光下,你的脚下依然会有阴影,不完美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
只有既认识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让你变得坚强与勇敢,找到属于你的理想。
能够实现的理想,第二步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
幸福与否不是取决于你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内心体会幸福的能力。
作家亨利·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大部分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走向政界或成为明星,而是选择居住在瓦尔登湖,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没有出版商赏识他,他静思、写作,直到病死。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很多人认为他的生活非常美好。人们认为,梭罗热爱大自然,他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一种职业只要适合自己的,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职业。这样的人生也是最好的人生。同样道理,高考就是这样,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这才是最明智的。
接下来说说,怎样去做才能实现理想。
三、努力实现理想
高中三年就是你们的圆梦之路,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隔着巨大的鸿沟。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理想就是看着自己的手表不断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仓促,乃至于不够用;现实就是同样看着自己的手表,感叹的确是什么时候才下课?难道是我的表出问题了?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画风”如此不同?原因有很多。
1、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太远,遥不可及
最近一个采访中国首富王健林的视频引起大家的热议,他在采访中说:“想做首富是好的,但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对于企业家们来说,挣一个亿并不难,但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一个亿就是个天文数字,你会为了挣一个亿的目标去坚持学习奋斗吗?同样的理想,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王健林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先定一个能达到的目标,这样才会有动力去实现它。
三年的学习就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优秀的选手绝对不会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遥远的终点线上。如果你将目标定在最终的高考,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疲惫,因为你无法体会“目标达成”的成就感和快乐。
很多人做事、学习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太大,而是觉得距离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是因为心中无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至倦怠才放弃。
要达到最终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把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前进一步,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会推动你调动自己所有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你会发现成功就在眼前。
2、纸上谈兵,毫无行动力
虽然你有了短期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但总是不能持之以恒,就像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缺乏行动力。
说起行动力,就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自制力。有多少人制定过学习计划呢?一天复习一个单元,一个星期做完一套试卷,诸如此类的。制定计划的时候,你指望着靠你超强的自制力开启学霸模式来完成这些计划,但是最终你会发现,计划被丢到九霄云外了,自制力也罢工了。
现实就是,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别指望你的自制力能突飞猛进。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拖延的问题,不做空想派而做行动派呢?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早上,你被闹钟和室友叫醒,挣扎着起床,坐在床边想,今天我一定要完成刷牙这个任务!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实际场景是,你睡眼朦胧地起床,意识还没清醒就抓着牙刷开始刷牙了。完全不需要自制力!
能让你轻松完成任务的,是习惯!有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名人、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不是因为勤奋,也不是因为灵光乍现,而是他们的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只需要一点自制力。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大量的自制力。我们要把有限的自制力放在养成一个个好习惯上。
3、干扰太多,静不下心
高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怎样才算过得精彩,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呢?
办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减法。
西方有一句谚语:做减法远比做加法更让人的灵魂得到成长。老子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说,求学的人,知识要逐渐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渐减少自己的杂念。
女同学们,当你和小姐妹们在一起聊穿的、聊化妆品,刷微信微薄,追韩剧,想想你为你的青春绑上了多少枷锁?
男同学们,当你和你的好哥们逃课、打牌、玩游戏,你又让你的青春失去多少价值?
马云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拼搏,不去挣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薄,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
有一个故事叫《紧追一只羊》: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但对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没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那只豹子为什么一直不放弃那只羚羊去追赶其它离得更近的羚羊呢?
因为豹子的体力是有限的,他顾及不了两个目标。它已经跑累了,而其它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它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之间就会把疲惫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
如果你对未来有理想,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盯紧自己的目标,无视周围的干扰,付出最大的努力。只有这样,理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四、自我成长
最后和同学们聊聊自我成长的话题。
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带给你们的是新的挑战和困惑。环境的变化、寄宿制生活、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习难度增加都会让你们感到不适应。消极情绪可能随之而来,你会如何应对呢?
人们常说,“不是环境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这个环境”。然而,适应能力不太强的同学们,强迫自己适应新环境让你感到难受和困惑,对吗?当我说到适应时,你们想到的是什么?是屏蔽自己的内心感受(委屈、压抑),去迎合身边的人和事吗?你在屏蔽自己的过程中,是否已感受到内心的不满和冲突了呢?
事实上,你要适应的不是新环境,而是你自己!
有很多人从小是听着“别人家的孩子”长大的,“别人家的孩子爱学习”、“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别人家的孩子有礼貌”等等,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看别人,而忽视了审视自己。
当你们住进新的宿舍时,可能会发现大家的生活习惯相差甚远,性格各有不同,而自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你会怎么做呢?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开朗、健谈的人,和别人讨论自己不敢兴趣的话题?还是因为不屑于融入小集体,与同学保持距离呢?或者因为无法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而感到难受?
这些做法其实都在忽视自己的感受。正如我前面所讲,委屈、压抑、失望……这些消极情绪都是真实的自我,不应该被否定。假如不敢袒露内心、承认自己的脆弱,而用愤怒、厌烦、冷漠来掩饰或压抑自己,有时只会适得其反,让情绪失控。
良好的适应自我,首先就是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过去你们在家里生活,父母关心、了解你们,也许你一个眼神,他们就知道你在生气。但现在你们处在新的大集体中,受到的关注就没有原来多了。比方说,你不喜欢你的室友把袜子放你床头,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你用厌恶的眼神、大声的摔门声抗议了很多次,可是这位室友就是“没有眼力见”,依然我行我素。你觉得是你室友的问题,事实上是你没有告诉他把袜子拿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没有正面表达出消极情绪,你没有告诉他,你把袜子放在我床头,这让我很不舒服,请换个地方放。你选择的是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交流的方式,用眼神来暗示,要对方自己去领悟。结果对方毫不领情,你因此更加气愤。
同学们,委屈不代表弱小,压抑不代表忍耐,这正是你我都会有的人生经验,是你们在成长时所遇到的烦恼。恰当的表达并正视自己的消极情绪,才能够转化这些消极情绪,获得心灵的成长。
有时候,你们遇到的问题,凭目前的能力和认识无法解决。那么,你还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寻求能够理解你或支持你改变的亲人、老师、朋友,与他探讨、辩论,帮助你理清自己脑海中相互冲突的观点。或者你们也可以找我聊一聊,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高中生涯里学得努力,玩得开心,活得精彩,谢谢!
袁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