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正文 德育天地
    让每一个生命更精彩----教师危机干预培训
    发布者:心语工作室 来源:  日期:2016-08-31 00:00:00

    让每一个生命更精彩

    ——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黄石一中2016年暑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稿)

    黄石一中 袁颖玲

    一、测验

    在开始今天的主题前,我们首先做一个小测验,下面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的图片,请老师们通过这些图片来分析这位“云端天籁”的网友的年龄、性别和心理特点。

    (高中女生,孤独,缺乏安全感,矛盾)

    如果我们看过学生的微信、微博、朋友圈,会发现像“云端天籁”这样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今天的主题就是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来谈谈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二、高中生心理特点

    我们知道高中生所经历的青春期也被称为“暴风骤雨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3、情绪的变化

    4、第二逆反期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这些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很快就好了,但有的问题学生自己却无法解决,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呢?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学生A,他因为心理异常被班主任送来,通过咨询我发现,这名学生有幻听症状,在这一症状的背后,是长期的负面情感体验积累导致的自卑和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随着高中时期的生理成熟,他的自我意识发展也很激烈,对男女生交往开始产生兴趣,但是他对自己又非常鄙夷。情绪很不稳定,一会儿充满自信,一会儿又极度自卑。正因为这些激烈的冲突他才产生了幻听。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有以下特征:

    1、长期负面情感体验

    例如抑郁、焦虑、孤独、持续的厌倦等等。原生家庭、亲子教育对学生的长期情感体验影响很大。学生A的家庭条件很一般,父母工作辛苦,对他期望很高,使得他压力很大,但是他的父母经常跟他讨论一些很消极的观点。

    2、遭遇重大事件

    例如青春期的体相烦恼、人际冲突或者学业挫败。

    学生A当时困扰他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性成熟导致的焦虑,一个是他与同学关系不好,第三是他成绩开始退步。

    3、缺失支持系统

    这个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关系及同伴、师生关系,支持系统的缺失或淡漠会使得学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途径。

    在为学生A做咨询时,我请他家长来谈谈他的问题,通过交谈我发现,他很难从父母那里获得有效的支持,而他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所幸A的班主任非常关心他,重视他的问题,及时将他带来咨询,后来又鼓励他进行治疗。通过及时的干预与转介,这名学生得以恢复并顺利考上大学。

    这是一例成功的干预案例。我想,这名班主任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好,并不是一次巧合,而是他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正确有效的干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有恰当的认识。

    四、对心理危机的认识误区

    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应该避免以下的认识误区。

    1、心理危机是坏事

    心理危机并不仅仅是坏事:“危”代表“危险”,而“机”代表“机遇”,是自我发展的契机。如果在危机产生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干预,那么学生的心理将能得到极大的锻炼。

    2、产生心理危机的都是大事

    事实上,心理危机事件无大小。

    武汉市的一所高中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一个男生喜欢看漫画,有一次他把漫画带到课堂上看,被班主任发现并没收了,过了几天班主任发现这名男生和另外一名同学居然在一起看漫画,很生气地把两人叫到办公室问情况,另一名同学承认漫画是他买的,但班主任却对这名男生说:“就算是他买的,那也一定是你出的主意。”批评过后放两人回教室,而那名男生就乘人不备从走廊跳了下去。

    我们在为这样的事件扼腕、痛惜之时,不禁总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会为了这点小事轻生呢?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小事情,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心理危机不需要干预

    有时候,老师、家长或者学生本人抱着“讳疾忌医”的心理,不愿意承认学生有心理问题,或者知道学生有问题,却没有有效地实施干预。例如浙江某高中一名学生进入高中后就有明显的抑郁症表现,班主任和家长从高一开始就一直关注和陪伴,但这名学生还是在高考前纵身一跳,留下伤心、绝望的班主任和家长。发生这样的事件,就是因为老师家长都没有认识到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咨询和药物治疗来进行干预,而不仅仅是陪伴。

    五、如何干预:

    1、识别高危人群

    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干预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识别。我们每天面对这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如何识别这个学生是不是需要我们的帮助甚至干预呢?

    根据心理危机的成因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有负面的情绪体验,又遭遇了重大事件,而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就有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外在的表现可能是行为突然发生改变,比如对班级活动失去兴趣、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没有过去努力、迟到旷课等等。但也有一些问题是很难表现的,假如一个学生和自己妈妈的关系很恶劣,有一次班主任发现她总不交作业并说谎,班主任想请她家长来谈谈,这时候他该请谁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和她母亲之间的关系恶劣,请她妈妈来了,那么很有可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最了解,是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2、实施干预——防患于未然

    当危机事件发生后紧急干预固然重要,但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有效引导和预防更加必要。

    请老师们想想,假如你发现自己班里有同学有早恋的倾向,影响到班级风气、学习、人际交往和情绪了,你会如何做呢?说重了怕出事,说轻了又没效果,不说更不好。

    我想你们的经验一定比我丰富,我仅就我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来谈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倾听

    许多老师认为如果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参与到他们问题的处理中,学生就会狡辩,事实上,倾听是打开学生心门的最有效的途径。

    倾听不等同于听,听仅仅只接收到对方语言直接传达的信息,而倾听则是一个过程,首先需要理解学生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第二是要反馈学生的感受,让他明白你理解他。这其中的秘诀是同理心。

    精神病人与心理医生的故事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这个故事虽然荒诞,但它反映出了,当我们与学生沟通时,也许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安慰、训斥、指导,只需要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你同他在一起,就足够帮助他走出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2、不对学生做评价

    “不带评价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句话是印度的一位学者说的。

    我们作为老师,似乎是习惯了去评价学生。就像前面讲的那位爱看漫画的男生,平时他与老师的关系非常不错,老师虽然也经常训斥他,但他知道那是为他好,独独这一次他选择了跳楼。为什么?就是因为老师的那句“就算是他买的,那也一定是你的主意。”潜台词就是这个学生是个坏学生,男生也许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屈辱和不被信任。青春期少年的心思本就细腻,我们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贴标签,对事而不对人。

    这两点虽然简单,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当我们能放下成见,以客观的态度积极与学生沟通时,也就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接受我们的帮助。

    在我们对学生开展教育时,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看到希望,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身心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袁颖玲

    上一篇:黄石一中全体师生共同收看开学第一课

    下一篇:践行一中主人翁精神,共建校园“放心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