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正文 教研教改
    向心而行,让德育和思想看得见
    发布者:张冬生 来源:  日期:2025-09-10 10:16:20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与学生思想工作是日常工作的灵魂与核心。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德育与思想引导需兼顾成长规律与现实需求。这是一项需要智慧、用心和艺术的工作。


       核心理念: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活动育人,情感润心

    一、 班级德育管理:不被局限,润物无声

       一开始担任班主任时,我认为的德育工作就是每天晚上在教室的固定时间,后来当我发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之后,我便觉得它一定不能被局限于此,它应该渗透在方方面面,在日常点滴中,在课堂、食堂、宿舍、操场等任何地方。所以我想从三个例子简单谈谈德育工作。

        (一)日常德育价值引领(守规明理)

        班级德育工作每天都要正常进行。

        高一主要是打好基础,培养规则意识。那我便会在日常中经常去强调班级班规,身体力行,和同学们一起践行好班级各项要求,让他们在高一养成比较不错的习惯。

        高二主要是塑造好价值观,提升抗挫能力。高二考试越来越多,有些同学无法正确对待自己所面临的这些“失败”,自信心会越来越受挫,这个时候我都会给孩子们放一些相关的励志视频、纪录片、访谈(比如庞众望事迹等)、电影(如《当幸福来敲门》)等,还有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的面谈,帮助他们尽快渡过难关。

        高三主要就是强化心理韧性,明确责任担当。高三那会,很多孩子扛不住这样的高考压力,有的甚至要休学在家。那这个时候德语的重心就是目标激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冲刺非常有意义。我会抽德育课那会的时间,带小孩去操场进行非常去轻松的交流,同时也会请一些优秀学长学姐和他们一起面对面谈话,一来帮助他们笃定目标,二来还可以让他们放松减压,做好心理调适。

        (二)让温暖传递温暖(学会感恩)

        我会把班上孩子的生日在手机上提前做好标记,生日当天,我都会送上一个苹果或者一瓶牛奶,再一起送上班级的祝福。当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忘记妈妈的辛苦。也会举办班级生日会,班级氛围会更融洽。坚持了三年。孩子也很棒,三年下来也渐渐学会了感恩,他们会给退休的朱老师送上一黑板的祝福,会在教师节、班主任节给老师们准备很多用心的礼物,也会偷偷的给“老班”准备生日惊喜。点点滴滴中,这些小孩真的在慢慢成长进步,温暖真的是可以传递的。

        (三)在阅读中寻求答案(文化浸润)

        在高一就开设了图书角,每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好书上新,形式多样,有诗集、人物传记、世界名著、心理专题等等。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看书,在书籍中可以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同时班级很早就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每一两周都会让两三位同学来分享近期的读书心得,同学们做点评,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诸如此类德育工作其实还有很多,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

    二、 学生思想工作:精准滴灌,解开心结

        班主任做思想工作,需跳出“说教式灌输”,以“理解为基、共情为桥、引导为法”,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灵活推进。

       (一)建立信任,主动倾听

        思想工作的前提是“被接纳”。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只讲大道理”“站在对立面”,再好的引导也会被抵触。想要让学生愿意倾诉、愿意听,需先打破“师生隔阂”;放下“权威感”,做“平等的倾听者”;避免用“你应该”“你必须”的命令式语气,换成“我注意到你最近状态不太好,是遇到什么难事儿了吗?”“你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吗?”。比如学生因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时,别急着批评“不努力”,先蹲下来问“这次是不是哪部分没发挥好?你自己觉得问题在哪儿?”——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学生才会觉得“老师懂我”。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看见”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尊重并理解这样的差异存在。高中生的性格、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内向敏感,需要私下轻声沟通;有的学生直爽冲动,可直接坦诚交流;有的学生因家庭变故自卑,需多给肯定而非 “你要坚强” 的空洞鼓励。比如对待 “叛逆生”,别盯着他 “上课走神”“顶撞老师” 的问题,先观察他的闪光点(比如仗义帮同学、动手能力强),从他在意的点切入(“上次你帮同桌修桌椅,真的很棒”),再慢慢聊问题,比直接批评更有效。

        严守隐私,筑牢信任

        “守口如瓶” 是底线:学生愿意分享隐私(比如对某个同学的好感、对家长的不满)时,需明确“只要不涉及安全,老师会替你保密”。一旦承诺,就绝不私下和其他老师议论,更不“告状” 给家长 ——信任一旦因“泄密”破裂,再难重建。

        定期沟通,关注心困生

        班主任一定要关注班级的心困生,要定期和一些心理波动较大的同学进行沟通,并且和家长密切联系,给予心困生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高中生的思想工作,从来不是“一次性解决”的事,而是“在日常相处中慢慢渗透” 的过程。有时不需要 “说很多话”,可能是学生难过时递一张纸巾,是他迷茫时说一句“我相信你能找到办法”,是他犯错时让他知道“老师会陪你改”——比起“纠正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被期待”,才是最有力量的思想引导。

    三、 不可或缺的支撑

       1.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守时、诚信、敬业、关爱学生、积极向上)。

       2.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环境育人:精心布置教室(励志标语、读书角、荣誉墙、绿植、学生作品展示),营造整洁、温馨、有文化气息的环境。

        仪式感教育:重视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活动的育人价值。

        班级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班训、班歌,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班主任工作辛苦,但也充满挑战与成就。这一定是一个用心用智的角色,尤其是看到学生在你的用心引导下健康成长、思想成熟,发生一些即使很小的向上的改变,都是对这份职业最珍贵的回馈。(文字:张冬生;编辑:程时贵;审核:林海燕)




    下一篇:教研开放日活动(五)———深耕细作共研讨 众行致远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