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教改动态 > 正文 教改动态
    一所中学与一座城市
    发布者:办公室 来源:  日期:2012-09-11 00:00:00

    在黄石市,从来没有一所中学像黄石一中这样和这座城市的起始与发展密不可分。

    一、光荣与梦想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教学为先。1950年3月,大冶工矿特区在黄石港的一所叫“收缘堂”的小庙里,创办了黄石中学,8月21日,黄石正式建市。从此,3000多年绵绵不绝的矿冶文明之火与崇文重教的江滨历史文化名城联姻,开始了62年光荣与成就的新征程。62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260万黄石人民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受市场大潮的洗礼,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谱写了与时俱进的崭新篇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同时的黄石一中培养了学生15000多人,为新中国新黄石的各条战线输送了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与技术骨干、建设者,中将李恒星,“863”生物高技术工程专家组专家、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长王启松,“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之一的卢炬甫,航天专家朱华瑞,著名教授及博导陈焕钦、吕日昌,湖北省文化厅厅长蒋昌忠,仙桃市委书记马清明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二、改革与发展

    在黄石市历经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工业粮仓”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起起落落中,黄石的教育改革也是风生水起,黄石一中、黄石八中、黄石实验高中各自走出了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黄石八中脱胎于1969年广场路小学中学班,1974年,单独开办。多年来,黄石八中坚持特色办学,以“中学数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英语二十四字教学实验”、“中学语文自学辅导”、“开展青少年车模科技活动”、“青少年篮球运动”和“中学生合唱”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办学道路。1999年7月,从黄石八中高中部脱胎成立的黄石实验高中,进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学校国有,校长承办,自主办学,经费自筹”的成功道路,为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尤为突出的是,黄石一中走出了“依托一中办分院”“中学办大学”的黄石特色道路。1973年春季,黄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华师大冶分院改名为华师黄石分院,设立在黄石一中,“依托一中办分院”,成为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迎来了今天黄石市高校蓬勃兴旺的可喜局面。

    三、大城市与大教育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市委市政府适时推出“三大战略”,谋求跨越式发展。《黄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为我市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大城市大规划,大纲要大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对于提升城市竞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9月29日,在实现我市三大发展战略新园区的黄金山新区,市委书记王建鸣的一声开工令下,黄石一中正式破土动工。占地面积276.73亩、建设总投资4.5亿元、按省级示范学校标准建设的黄石一中,已经于今年9月3日正式开学。黄石一中的恢复校名及黄石实验高中的整体搬迁,对传承黄石教育历史、优化城区高中布局、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提高我市教育品位、创建省级教育品牌、实现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建黄石第一、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黄石一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既是加快发展黄金山的开发与建设,为了实施“三大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我市办学条件、教育档次和城市品位的历史必然;更是一年迈出一大步,五年跨上新台阶,打造“三基地一枢纽”,强化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的时代要求。

    斗转星移,黄石与一中都走到了新世纪新时期的历史性新起点。62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们,响应号召胸怀梦想,在一个只有两条狭窄街道、两公里道路的两个滨江小镇上,用他们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描绘出黄石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也是62年前,前辈们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激情与“日日挥汗如雨,夜夜霞光冲天”的艰辛,在覆盆山下 “收缘堂” 的蛮荒之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建成省首批重点中学——黄石一中。而今,站在“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的基础上,我市正向着“中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目标迈进。从覆盆山到黄金山,从1950到2012,新一中新黄石,以探索、创造和奉献的3000年矿冶文化精神以及老一中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新黄石一中为代表的黄石教育,将为我市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支持。[徐敢良]

    上一篇:黄石实验高中2012年高考·为黄石一中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