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校学生会主席王思琪,来自高二(13)班,很荣幸能够代表学生会在国旗下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追寻英烈伟迹,学思践悟立信”。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大家是否了解刚过去不久的12月9日与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他们分别是:12·9运动和12·13国家公祭日。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京大学数千名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华北自治事变,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24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在南京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活下来的人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血与泪的记忆。如今,他们大多老去,甚至离世。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远不应沉没!这些我们都不能忘!如今,当我们回忆起日军侵华之际,我们又该想些什么?我们又当做些什么?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最终肩负起了拯救中国的使命?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深沉的热爱,他们始终坚持着对这个民族美好的憧憬。一个民族,他的身体可以被强敌打倒,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屈服!
革命先烈身上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我们努力学习的方向。下面就我在学生会的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在陈相如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生会做到了年年有创新,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不断调整学生会的管理模式,尽力把学生会培养成“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学生干部先锋队”。在学校每次举办的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我们身穿红马甲忙碌的身影,校学生会充当了“幕后英雄”的角色:活动前的场地布置者,活动中的志愿者,活动结束后的场地清理者等等。学生会的工作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虽然,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我们还要做好学生会的日常工作,有时会感到很疲惫,但与革命先烈们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代青年,虽不能改变昨天,但我们可以决定明天。身为学子,我们更应向这些先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拼搏精神和不畏艰辛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习惯中,努力学习、严于律己、自律自强、不负韶华、不负自我,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