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年级的冯贤彬老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勇立智能潮头,书写中国青年的科技答卷。在这个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中国正以创新之力引领全球,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一、中国科技的崛起:从追赶到引领
同学们,今天的中国科技已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人工智能领域,国产大模型DeepSeek以强大的算力推动科研创新,中国AI专利数量占全球六成,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企业的技术让中国电动车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智能驾驶算法在复杂路况中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无人机与人形机器人,大漠大智控的3000架无人机集群表演“赛博烟花”震撼世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扭秧歌、踢足球,展现中国在群体协同与运动控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智能家居,华为、小米等企业通过AIoT技术让家居更懂人心,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成为全球创新标杆。 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对“创新”“敬业”的坚守,更是“爱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二、科技与人文的共生:技术之上,应有温度
然而,科技越是强大,我们越需警惕其“异化”风险。智能驾驶的算法如何在“乘客安全”与“行人生命”间抉择?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公正”与“生命尊严”的伦理拷问;无人机表演虽美,但若过度依赖,是否会让我们失去对传统节日仪式感的珍视?今年春晚的“赛博烟花”与传统秧歌结合,正是科技赋能文化的典范;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和养老院,若只追求效率,是否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杭州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残障人士行走的故事告诉我们:技术应以“友善”之心服务人性需求。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不器。”技术是工具,而人文精神是灵魂。唯有以“和谐”之念平衡科技与人性,才能让智能时代成为温暖的诗篇。
三、青年担当:做时代的“掌灯者”
同学们,面对智能时代的浪潮,我们该如何行动?
1. 拥抱变革,终身学习
人形机器人、AI创作等新技术正重塑产业,数理知识与跨学科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机器人足球赛推动运动控制与AI算法迭代。这需要青年工程师们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像宇树科技的科研团队一样,用“创新”突破边界。
2. 扎根人文,守护底线
当AI生成诗歌、绘画时,我们需思考:如何让机器辅助创作而非取代人类灵感?文化创作的核心永远是“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在技术设计中注入“法治”与“诚信”,例如智能家居的数据隐私保护,需以责任之心划定边界。
3. 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超45万家,市场规模达万亿,这既是机遇,更是使命。无论是研发国产芯片,还是参与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青年人都能以“爱国”之志助力民族复兴,像大漠大智控的工程师一样,用技术点亮夜空,也用人文精神点亮人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同学们,智能时代的巨轮已启航,而我们正是舵手。让我们以人文之心为罗盘,以创新之力为风帆,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科技华章!(文:冯贤彬;编辑:程时贵;审核: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