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德育课程 > 正文 德育课程
    【国旗下的讲话】——科技赋能青春,让创新筑梦未来
    发布者: 来源:团委  日期:2025-11-04 08:51:3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迎着晨曦,肃立在庄严的国旗下,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此刻,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未来息息相关的时代命题——“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希望附中的学子们跟我一起共同思考,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响应湖北建设科创高地的时代召唤,点燃科学的火焰,扬起创新的风帆,让科技赋能青春,让创新筑梦未来。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伟大时代。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其计算能力早已远远超过几十年前占据整个房间的巨型计算机。很多遥不可及的梦想都逐步成为现实,从“天问”探火到“嫦娥”取壤,从北斗组网到5G引领,从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到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创新,不仅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学们,建设科创高地,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根基在于人才,其希望在于青年。而我湖师大附中(黄石一中)的学子,正值青春年华,思维活跃,正是孕育科学梦想、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更与祖国、家乡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那么,我们该如何响应这一时代强音,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呢?

    第一,要心怀“国之大者”,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科学探索的道路并非总是坦途,往往伴随着孤独与艰辛。唯有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人类福祉紧密相连,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我们要了解国家在哪些科技领域亟待突破,从而找到自己未来可能为之奋斗的方向。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正是怀着科技强国的坚定信念,才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要夯实知识根基,练就探索未知的过硬本领。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它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储备之上。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知识,是构建未来科学大厦的基石。我们要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无论是数理化的逻辑推演,还是文史哲的人文积淀,都将为未来的跨界创新提供可能。勤于思考,勇于提问,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结论,要尝试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第三,要勇于实践探索,在动手动脑中点燃创新火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创客空间、社团活动等宝贵的实践平台。我们要积极参与科技节、学科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哪怕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其过程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收获,或许比成功的实验更为珍贵。

    第四,要培养科学精神,恪守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实证、批判和创新。我们要在学习中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尊重客观事实,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善于求证。同时,要坚守科研诚信,敬畏学术规范,这不仅是科学工作的底线,更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同学们,时代的接力棒终将传递到我们手中,建设科创高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附中的每一名学子,都应是这伟大征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乃至未来的推动者。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课堂做起,从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实验做起,让对科学的好奇心永不熄灭,让创新的思维充分涌流。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今日校园中汲取的科学养分,必将转化为明日驱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让我们以青春为笔,以科技为墨,在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共同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篇章!演讲者:何承辉   编辑:程时贵  审核:林海燕



    下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珍爱生命,向阳而生